最高法:严格区分民间贷与诈骗 对“套路贷”提高警觉
最高人民法院日前下发《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通知》要求,各级法院要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,防范化解各类风险。
《通知》指出,近年来,社会上不断出现披着民间借贷外衣,通过“虚增债务”“伪造证据”“恶意制造违约”“收取高额费用”等方式非法侵占财物的“套路贷”诈骗等新型犯罪,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,扰乱金融市场秩序,影响社会和谐稳定。
适当加大调查取证力度
《通知》强调,要加大对借贷事实和证据的审查力度。
针对“套路贷”诈骗等犯罪设局者具备知识型犯罪特征,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,除根据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相关规定进行审查外,还应结合款项来源、交易习惯等因素综合判断借贷的真实情况。有违法犯罪等合理怀疑,代理人对案件事实无法说明的,应当传唤当事人本人到庭,就有关案件事实接受询问。要适当加大调查取证力度,查明事实真相。
严格区分民间借贷和诈骗
《通知》强调要严格区分民间借贷行为与诈骗等犯罪行为。
要切实提高对“套路贷”诈骗等犯罪行为的警觉,加强对民间借贷行为与诈骗等犯罪行为的甄别,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、材料的,要及时依法处理。
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及违法犯罪的,应当裁定驳回起诉,并将涉嫌犯罪的线索、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。刑事判决认定出借人构成“套路贷”诈骗等犯罪的,人民法院对已按普通民间借贷纠纷作出的生效判决,应当及时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。
《通知》强调,要依法严守法定利率红线。要从严把握法定利率的司法红线。对于各种以“利息”“违约金”“服务费”“中介费”“保证金”“延期费”等突破或变相突破法定利率红线的,应当依法不予支持。
对于“出借人主张系以现金方式支付大额贷款本金”,“借款人抗辩所谓现金支付本金系出借人预先扣除的高额利息”的,要加强对出借人主张的现金支付款项来源、交付情况等证据的审查,依法认定借贷本金数额和高额利息扣收事实。发现交易平台、交易对手、交易模式等以“创新”为名行高利贷之实的,应当及时采取发送司法建议函等有效方式,坚决予以遏制。
防范化解民间借贷风险
《通知》要求,要建立民间借贷纠纷防范和解决机制。
人民法院在防范和化解民间借贷各类风险中,要紧密结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,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,探索审判机制创新,加强联动效应,探索建立跨部门综合治理机制。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,引导社会良好风气,认真总结审判经验,加强调查研究。 文/本报记者 孟亚旭
您可能也感兴趣:
- 《以爱之名》视听交响音乐会成功举办观众畅享文化盛宴
- 沈阳嘉懿国际童模学院官方推荐形象大使——刘熹然
- 著名歌唱表演艺术家谭晶 助阵2023夺镖中国总决赛
- 毛戈平美妆 X 草莓音乐节 时尚色彩燃爆沈阳音乐派对
- 沈阳淘智猎头访闻录——诞生在北大和南开之间的企业!
- 两年吸引2115名粤港澳三地青年参与设计 创作1072个南沙设计作品
- “共话御匠精神 传承宫廷技艺” 2022年中国御匠联盟交流会圆满举办
- 贵州省举办见义勇为诗歌散文采风创作征文大赛
- 平安养老险坚守初心,守护新市民美好生活
- 爱尔眼科精雕近视手术六周年科普活动朝阳站直播圆满落幕
- 平安养老险党委组织开展“奋进新征程,喜迎二十大”主题党日活动
- 平安养老险大连分公司积极开展“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”系列活动
- 爱尔眼科精雕近视手术六周年科普活动大连站直播圆满落幕
- 沈阳第二届鸡架美食文化节于沈阳大悦城盛大启幕
- 平安养老险大连分公司积极践行社会责任,守护“滨城蜘蛛侠”
- 平安养老险惠民保升级创新 普惠新市民
- 《健康聊医聊》连麦知名屈光专家方学军 中年父母摘镜可用定制方案
- 秉承34年中国平安不变初心 平安养老险用专业保障“老有所养”
- “十四五”国民健康规划呼吁“社会第六险”,长护险“平安样板”破局养老困境
- 青春向上 奋斗出彩——百年青春同心向党,平安养老险青年如是说